文 - 篇  访客 -

20231221 - 产品验收


  分类:03 产品与设计理念  / 
更新:2024-01-15 17:58:51  /  创建:2024-01-15 17:55:13
不要删除

产品验收

2023年12月21日
项目自立项开始,基本可以分为:需求阶段、设计阶段、开发阶段、测试阶段、上线及试运行阶段。
测试阶段可以分为:单元测试(有些团队会归到开发阶段)、冒烟测试、SIT测试(系统集成测试)、UAT测试(用户/产品验收测试)。
产品内部验收测试往往是由产品经理来主导

角色分工

意义

  1. 第一、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复核,能够形成流程闭环,有利于产品质量和效率的双保障。
  2. 第二、产品内部验收后,对于接下来的外部验收操作、试运营及正式上线,具有更好的借鉴、指导意义和培训价值。
  3. 第三、从产品角度进行验收测试,既可以更好地复核主要功能与核心业务流程的符合性,也可以提前发现并记录需要迭代的需求。
  4. 第四、通过规范的产品验收工作流程,可以统一工作目标和行动指南,节约沟通成本,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偏差。

验收测试的准入条件

一个标准的测试管理流程中,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“准入”条件,否则一方面浪费测试人员的时间,另一方面也会降低上一阶段人员的执行标准。

比如为什么开发人员交付的功能,测试人员在正式开始测试时要进行冒烟测试?一个连主流程都有问题的功能,异常控制能做到什么程度呢?

验收准入条件

  1. 上一阶段的测试报告

    关键指标:测试通过率。

    并且关注一下未通过、遗留的缺陷是什么情况,是否会阻碍验收进度,影响用户的场景闭环。

  2. 验收账号
  3. 验收测试用例
    验收测试开始前需要设计好测试用例,准入条件满足之后即可开始验收。
  4. 什么时候开始启动?
    产品验收虽然是最后一个环节,但它的启动阶段可以前置到“设计阶段末期”或“开发阶段初期”,提前将验收的目标、用例、评审几个环节达成一致,等到正式进入验收测试后,直接做执行即可。

准备工作

  1. 先写个产品验收测试方案,包括产品验收的流程,以及对测试情况的复盘与沟通。
  2. 写一个产品验收测试标准,做一个表格,并且组织大家一起评审。
  3. 验收阶段主要涉及三类角色:产品(业务)、UI、测试、开发。
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,一是,要明确现阶段工作的状态,要知道测试的情况,哪些已经测试了,哪些还没有测试,这样才能针对性地验收。有些功能测试都没有测试结束,怎么能验收呢。
二来,这可能也是一个隐性的坑,产品在测试评审之后,又进行了验收,如果线上有什么问题的话。。。

怎么写好产品验收测试方案

首先,要明确产品验收方案的定义,是对产品验收工作的指导性文件。
从内容来说,产品验收测试方案,主要包括几个部分:

  1. 验收测试流程;
  2. 测试团队的测试评审;
  3. 验收规划;
  4. 验收思想;
  5. 验收标准表。

验收流程

验收流程一般为:

  1. 验收准备,编制产品验收方案。
  2. 组织验收方案评审会。
  3. 正式启动执行产品验收工作。
  4. 制定验收测试标准并组织评审。
  5. 执行验收测试。
  6. 验收结果评审。
  7. 验收通过。

vscode/1703145327641-20231221.png

制定验收测试标准并组织评审

在评审验收流程时,一定要提前或者同步评审测试的结果,因为,严格意义上说,评审是对测试结果的复核。

那么在评审测试时,重点要注意几个方面:

  1. 测试完成后,已完成的全部测试并达到测试标准的功能模块
  2. 测试完成后,已完成主要业务流程测试,但未完成完整用例测试,仍需继续执行测试的功能模块。
  3. 测试完成后,仍有未进行主要业务流程测试、用例测试的需求功能。
  4. 补充内容,上线前仍存在个别功能或内容,需要执行完整测试方可允许上线的功能。
  5. 根据测试情况,制定测试策略,确认进度安排,协调开发工作、产品验收工作。
  6. 测试内部评估产品质量,反馈上线各岗位工作建议。
  7. 如有需要,可以提出需要各岗位支撑工作。

vscode/1703145602230-20231221.png

验收规划

接下来就是对验收过程的规划管理,主要包括人员安排、工作协同安排、进度规划管理以及结果评审的规划。

vscode/1703145638478-20231221.png

验收思想

要站在产品角度去验收和测试。
本阶段的测试重点在核心业务流程和用户体验层面,对后台处理逻辑的合理性、性能等不会过度关注。
重点把控主要业务流程,切勿执行详细地用例测试,这样既对产品验收工作无益,也有碍于测试的正常进行。

比如在页面上输入A,经过处理输出B,我们只需要确认A、B的结果没有问题即可。至于是A->C->D->E->B,还是A->F->B,大多数验收测试不会关注。后台的处理过程应该在设计阶段、集成测试阶段进行验证。
比如报表查询的等待时间是3秒还是3.5秒,对于业务人员也不会关注,只要不超过一定的“阈值”即可。而真正的性能测试、安全测试等,都有相应的测试阶段“专项攻克”。

  1. 产品验收测试主要是针对核心业务的流程测试,应包括主要业务流程。
  2. 产品验收测试不必执行详细用例测试,但需要针对个别核心功能的逻辑完整性、功能符合性、数据准确性等进行抽样测试,具体依据功能测试标准表而定。
  3. 产品验收测试过程中,同样需要对系统界面予以整体把关,依据产品需求评审沟通情况,提出反馈建议(抓大放小,分步迭代)。
  4. 产品验收测试应从产品视角,尽力发现需要迭代更新的功能,以便更好地提升产品功能丰富度和用户体验。
  5. 验收过程中,应保持沟通通畅,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,随时调整验收测试的应对策略

验收标准

在梳理好流程,明确了验收的思想、目的之后,在执行验收测试之前,还需要制定测试标准。这个标准是验收测试工作的依据,制定验收标准要注意两点:

  1. 不需要太关注细节,但要明确主要流程,并且要记录测试等级、结果以及应对策略;
  2. 一定要组织评审,让项目各岗位成员都参加。

准出原则:
(1)新一轮验收测试中,主流程+辅助流程的缺陷修复率达到100%;
(2)遗留缺陷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前提下,多方达成一致确认可后续迭代优化;
(3)产品整体的视觉体验验证通过;
(4)对于升级类产品,对于原有功能的影响度测试完成;

最后,形成验收测试报告,将本次测试的结果写清楚。

验收测试的问题处理

1、交叉验收

让团队内的人员进行“交叉验收测试”,即张三负责的需求,验收测试由李四做;李四负责的需求,验收测试由王五做。

这样交叉验收的好处是:一方面组内同学都可以相互了解产品的业务全貌,避免形成思维壁垒;另一方面也是做了一层保障,让新同学测试,更容易找到用户视角。

2、缺陷处理机制

大部分缺陷,直接找到测试人员或开发人员进行验证、修复即可。

但有时会遇到不太好改的问题,或者随着时间推移导致政策变动、用户预期及偏好变动、市场变动等情况,让业务人员发现本版并不能满足业务要求。
这时候的决策原则:

  1. 少量极端场景下存在等级为高级的缺陷要进行需求变更

    1. 若需求变更程度小于10%且工作量在1周内的本版本解决,可以进行需求变更;若需求变更范围影响涉及比例超过原需求10%则延至下一版本,并确定延期交付的时间。
  2. 经过产品评审会讨论,此功能不再验收(忽略)。

    1. 有些问题虽然存在,但为特殊场景下的低频偶发情况,经过评审会讨论后,将其忽略。

验收轮次

正常来讲,产品验收测试做两轮即可,如果遇到交付质量较高的版本,一次测试直接通过也可以。


不要删除

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,如少水魚,斯有何乐?